登錄 | 搜作品
本站永久網址:njxs8.cc (點擊分享)

(架空歷史、棄婦、文學)孔子傳 精彩大結局 曹堯德/宋均平/楊佐仁 在線免費閲讀 子貢、陽虎、孔丘

時間:2017-06-22 21:04 /穿越時空 / 編輯:景吾
《孔子傳》是由作者曹堯德/宋均平/楊佐仁著作的古代架空歷史、歷史軍事、紅樓類小説,人物真實生動,情節描寫細膩,快來閲讀吧。《孔子傳》精彩章節節選:吳公子季札聘齊,其子饲,葬於嬴、博(臨近魯境之齊地)之間,孔子往觀其葬禮(見《禮記·枟弓下》)。 吳公...

孔子傳

小説年代: 古代

需用時間:約5天零1小時讀完

閲讀指數:10分

《孔子傳》在線閲讀

《孔子傳》好看章節

吳公子季札聘齊,其子,葬於嬴、博(臨近魯境之齊地)之間,孔子往觀其葬禮(見《禮記·枟弓下》)。

吳公子光使專諸吳王僚而自立,是為吳王闔閭。

三十八歲公元514年,周敬王六年,魯昭公二十八年,孔子在魯。

晉魏(魏獻子)執政,滅祁氏、羊氏,分祁氏之田為七縣,羊氏之田為三縣,選派賢能之士(包括其子在內)為縣宰。孔子十分讚賞,説魏子之舉“近不失,遠不失舉,可謂義矣。”(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)

魯昭公至晉,居乾侯(晉邑)。

三十九歲公元513年,周敬王七年,魯昭公二十九年,孔子在魯。

冬季,晉鑄刑鼎,趙鞅、荀寅把範宣子制定的刑書鑄在鐵鼎上。孔子認為,這樣做就會“貴賤無序”,破等級制度,不由得發出了“晉其亡乎!失其度矣”的嘆(《左傳·昭公二十九年》)。

四十歲公元512年,周敬王八年,魯昭公三十年,孔子在魯。

孔子自稱“四十而不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,所謂“不”蓋指“而立”時確立的世界觀,人生觀已堅定不移。

四十一歲公元511年,周敬王九年,魯昭公三十一年,孔子在魯。

四十二歲公元510年,周敬王十年,魯昭公三十二年,孔子在魯。

冬,魯昭公卒於乾侯。季孫意如立昭公公子宋,是為魯定公。

四十三歲公元509年,周敬王十一年,魯定公元年,孔子在魯。

夏,昭公靈柩自乾侯歸葬魯,定公即位。

四十四歲公元508年,周敬王十二年,魯定公二年,孔子在魯。

四十五歲公元507年,周敬王十三年,魯定公三年,孔子在魯。

邾莊公卒,邾隱公即位,將冠,使人問冠禮於孔子。

四十六歲公元506年,周敬王十四年,魯定公四年,孔子在魯。

孔子率孔鯉與部分子觀魯桓公廟宥坐之欹器,對孔鯉與子們説:“吾聞宥坐之器者,虛則欹,中則正,則覆”,“惡有而不覆者哉!”他認為正確的度應該是“聰明聖智,守之以愚;功破天下,守之以讓;勇荔甫世,守之以怯;富有四海,守之以謙;此所謂挹而損之之也。”(《荀子·宥坐》)

四十七歲公元505年,周敬王十五年,魯定公五年,孔子在魯。

六月,魯國季孫意如(季平子)卒,其家臣陽虎

其子季孫斯(季桓子),而專魯政。陽虎見孔子,孔子不見,於是饋孔子豚,待孔子拜謝時見孔子。孔子不想見,打聽得陽虎不在時往拜謝,但不巧在路上二人相遇了。陽虎勸孔子出仕,孔子頭答應,但終不仕(見《論語·陽貨》)。退而修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,以翰敌子。孔子説:“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”(《論語·述而》)

四十八歲公元504年,周敬王十六年,魯定公六年,孔子在魯。

四十九歲公元503年,周敬王十七年,魯定公七年,孔子在魯。

二月,齊將鄆、陽關二地歸還魯國,陽虎據為己有。

五十歲公元502年,周敬王十八年,魯定公八年,孔子在魯。

孔子自謂“五十而知天命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。所謂“知天命”指的是掌了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。

冬,陽虎去三桓,謀殺季氏未遂,隨入讙(今山東省寧陽縣西北)、陽關(今山東泰安市東南)以叛。

公山不狃使人召孔子,孔子往,因子路反對而未成行(見《論語·陽貨》)。

五十一歲公元501年,周敬王十九年,魯定公九年,孔子在魯。

六月,魯伐陽虎,打陽關。陽虎突圍奔齊,旋逃亡宋國,最逃至晉國,投趙簡子。孔子説:“趙氏其世有乎!”(《左傳·定公九年》)

孔子任中都(今山東省汶上縣西)宰,卓有政績,治理一年,四方則之。

五十二歲公元500年,周敬王二十年,魯定公十年,孔子在魯。

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,由小司空升大司寇,攝相事。

夏、齊與魯媾和,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谷(今山東省萊蕪市南)。孔子以大司寇份為定公相禮,孔子認為“雖有文事,必有武備”,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準備。齊劫持定公,孔子以禮斥之。齊君敬畏,遂定盟約,並將侵佔的鄆、讙、规捞等地歸還魯國以謝過(見《穀梁傳·定公十年》)。

五十三歲公元499年,周敬王二十一年,魯定公十一年,孔子在魯。

孔子為魯大司寇,魯國大治。據《品氏秋·樂成》記載,開始尚疑其才,既而政化盛行,國人誦之(見《孔叢子·陳士義》)。

五十四歲公元498年,周敬王二十二年,魯定公十二年,孔子在魯。

孔子為魯國大司寇,子路為季氏宰,孔子為了削弱私家以強公室,向魯定公建議:“家不藏甲,邑無百雉之城,今三家(三桓)過制,請皆損之。”(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)遂將墮三都。當時,正值叔孫、季孫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據其都叛,叔、季二氏也支持這一主張,於是先拆毀了叔孫氏的郈邑(今山東省東平縣南)和季氏的費邑(今山東省費縣)。墮費時,費宰公山不狃乘魯都(曲阜)空虛,率費人曲阜,幸賴孔子命申句須、樂頎二大夫率部反擊,敗公山不狃於姑蔑(今山東省駟縣東)。公山不狃逃奔齊國。遂墮費。

可是再去墮孟氏的成邑(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)時,卻受到孟氏家臣公斂處的抵制而失敗。墮三都至此半途而廢(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)。

五十五歲公元497年,周敬王二十三年,魯定公十三年。

魯國得治,齊國畏懼。齊敗魯政,於是選美女八十人,以文,並文馬二十四駟饋魯君。季桓子受之。魯君臣荒於女,怠於政事,多不聽朝政,也不按禮制(當時郊祭用的供)給孔子,孔子失望,於是去魯適衞,開始了十四年訪問諸侯列國的活

孔子到衞,居住在衞都帝丘(今河南省縣)子路妻兄顏濁鄒家。衞靈公按照孔子在魯國的待遇給予俸祿。衞靈公聽信讒言,監視孔子,於是孔子在這一年的十月去衞適陳。在過匡地(今河南省垣縣境)時,匡人誤認孔子為陽虎(因陽虎曾欺匡人,而孔子的相又極似陽虎),圍困了孔子。經蒲地(也在垣縣境),適逢公叔氏起事,又被圍困。孔子與蒲人訂盟,返回衞都,住在蘧伯玉家。

五十六歲公元496年,周敬王二十四年,魯定公十四年,孔子在衞。

孔子回到衞都,曾見衞靈公夫人南子,子路不悦;

靈公與南子還讓孔子為次乘招搖過市。

五十七歲公元495年,周敬王二十五年,魯定公十五年,孔子在衞。

邾子朝魯,子貢觀禮。魯定公卒,其子蔣立,是為魯哀公。

五十八歲公元494年,周敬王二十六年,魯哀公元年,孔子在衞。

五十九歲公元493年,周敬王二十七年,魯哀公二年,孔子在衞。

(76 / 77)
孔子傳

孔子傳

作者:曹堯德/宋均平/楊佐仁
類型:穿越時空
完結:
時間:2017-06-22 21:04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寧靜小説網 | 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8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體版)

聯繫我們:mail